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 | 写了一大篇文章,但没有接触到主题。 |
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 | 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 |
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 | 项庄席间舞剑,企图刺杀刘邦。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 |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 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 |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,总怕赶不上,赶上了又怕被甩掉。形容学习勤奋,进取心强。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。 |
学书不成,学剑不成 | 学习书法没学好,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。指学习一无所成。 |
言必信,行必果 | 信:守信用;果:果断,坚决。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 |
言寡尤,行寡悔 |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。 |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 |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 |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 | 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 |
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 | 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 |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 | 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 |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 | 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
眼不见,心不烦 |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,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。 |
眼观四路,耳听八方 | 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 |
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 |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。 |
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 | 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时积畜力量,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。 |
养军千日,用在一时 | 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时积畜力量,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。 |
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 | 形容懒惰成性,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。 |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 |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,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。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,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,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。 |
一不压众,百不随一 | 少数敌不过多数。 |
一不做,二不休 | 原意是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。 |
一传十,十传百 | 原指疾病传染,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。 |
一而再,再而三 | 再:第二次。一次又一次。 |
一佛出世,二佛涅槃 | 佛家称生为“出世”,死为“涅槃”。指死去活来。 |
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 |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,一个人把着关口,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。形容地势十分险要。 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 |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。 |
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 | 吠:狗叫;形:影子。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,很多狗也跟着乱叫。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,随声附和。 |
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 | 虚:不确实,指无中生有的事。本来没有的事,传的人多了,就信以为真。 |
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 | 一个人得道面仙,全家连鸡、狗也都随之升天。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。 |
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 | 古谚语,意思是为将者善战,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。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,则其众必起而效之。 |
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 |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。 |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 | 一天不见,就好象过了三年。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。 |
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 | 疾:急速,猛烈。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。 |
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| 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 |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。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 | 一方面高兴,一方面又害怕。 |
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 |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,整盘棋就输了。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,结果导致整个失败。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|
疑人勿用,用人勿疑 |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,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。指用人应充分信任。 |
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 | 昏昏:模糊,糊涂;昭昭:明白。指自己还糊里糊涂,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。 |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 |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。 |
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 | 用瞪眼回击瞪眼,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。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,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。 |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 | 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 |
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 | 嘤:鸟鸣声。鸟儿在嘤嘤地鸣叫,寻求同伴的应声。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。 |
有过之,无不及 | 过:超过;及:赶上。相比之下,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。 |
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 | 则:就;加:加以。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,如果有,就改正,如果没有,就用来勉励自己。 |
右手画圆,左手画方 | 比喻用心不专,什么事也办不成。也形容心思聪明,动作敏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