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毛骨悚然
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
解释 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出处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例子 淑英看得~,淑华看得怒气冲天。 巴金《春》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恐惧
典故
形容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恐惧。
元.刘因《孝子田君墓表》:“予每览之,未尝不始焉而惭惕若不自容,中焉而感激为之泣下,终则毛骨悚然,若有所振励者。”《西游记》一○回:“龙王见说,心惊胆战,毛骨悚然。”《红楼梦》五一回:“忽听一阵微风,只觉侵肌透骨,不禁毛骨悚然。”巴金《静夜的悲剧.月夜鬼哭》:“夜渐渐地凉起来,我有点毛骨悚然了。”亦作“毛骨竦然”。
《说岳全传》六五回:“众军士毛骨竦然,乌天黑地,那里去捞得。”亦作“毛骨耸然”。
《隋唐演义》一六回:“一番言语,说得叔宝毛骨耸然。”
反义词 镇定自若 , 面无惧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