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狐埋狐搰
拼音 hú mái hú hú
解释 搰:挖掘。狐性多疑,刚把东西埋下,又把挖出来看看。比喻疑虑过多,不能成事。
出处 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狐埋之,而狐搰之,是以无成功。”
例子 回忆辛亥革命,全国人心,方以为推翻清室,永除专制,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,面不意狐埋狐搰,迄未有成。(《民国通俗演义自序》)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疑虑过多
典故
《国语.吴语》:“夫谚(谚语)曰:‘狐埋(埋藏)而狐搰(搰,音hú挖掘义)之,是以无成功。’”
相传狐狸本性多疑,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,埋后总不放心,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看看,所以它总也埋不成。
后因以“狸埋狐搰”用为指称办事疑虑过多,缺乏决断,难以成功的典故。
今人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自序》:“回忆辛亥革命,全国人心,方以为推翻清室,永除专制,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,而不意狐埋狐搰,迄未有成。”
近义词 狐埋狐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