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芝艾俱焚
拼音 zhī ài jù fén
解释 芝艾:比喻美和恶。芝艾同被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。
出处 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若苗秽害田,随风烈火,芝艾俱焚,安能自别乎?”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同归于尽
典故
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巫山之上,顺风纵火,膏夏、紫芝与萧艾俱死。”《三国志.魏书.公孙度传》“权使张弥、许晏等”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若苗秽害田,随风烈火,芝艾俱焚,安能白别乎?”
芝,灵芝,古人视为瑞草,常比喻君子之人。
艾,艾蒿,古人以为贱草,常比喻小人。
如果在田野之中趁风放火,则芝与艾同被焚死,无法区分清楚。
后因比喻好坏善恶同归于尽。
南朝梁元帝《讨侯景檄》:“孟诸焚灯,芝艾俱尽;宣房河决,玉石同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