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循规蹈矩
拼音 xún guī dǎo jǔ
解释 循、蹈:遵循,依照。规、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,借指行为的准则。原指遵守规矩,不敢违反。现也指拘守旧准则,不敢稍做变动。
出处 宋·朱熹《答方宾王书》:“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尔。”
例子 这唐僧循规蹈矩,同悟空、悟能、悟净,牵马挑担,径入山门。(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八回)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没有创新
典故
循:遵循。
规:圆规。
蹈:履行。
矩:角尺。
规和矩分别为定圆、方的标准工具,借指礼仪、法度。
谓谨遵礼法,不越分寸。
宋.朱熹《答方宾王》:“程子谓循涂守辙,不知涂、辙为何也,张子所谓成法,不知何者为成法,未有以见其所指之实也。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尔。”明.无名氏《霞笺记.洒银起衅》:“吾辈朋友李玉郎,一向在先生面前何等循规蹈矩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一点比喻》:“那时候,人们,尤其是青年,就都循规蹈矩,既不嚣张,也不浮动,一心向着‘正路’前进了。”亦作“循规矩蹈”。
宋.苏轼《拟进士御试策》:“苟无知人之明,则循规矩蹈,绳墨以求寡过。”亦作“蹈矩循规”。
明.沈受先《三元记.格天》:“积善成仁,蹈矩循规太古民。”亦作“蹈规循矩”。
明.徐霖《绣襦记.伪儒乐聘》:“空劳读数行书。蹈规循矩没是非。”亦作“应规蹈矩”。
《隋书.音乐志中》:“齐之以礼,相趋帝庭,应规蹈矩,玉色金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