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五子登科
拼音 wǔ zǐ dēng kē
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。
出处 《宋史·窦仪传》记载: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相继及第,故称“五子登科”。
例子 一来就‘~’,这种风气不好。 周恩来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》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作结婚的祝福词
典故
《宋史.窦仪传》:“窦禹钧生子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五人,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燕山窦十郎,教子有益方。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”之句。
”
“五子登科”本是赞扬窦禹均教子有方,使五子皆登科第。
原指子辈有文才,相继科考得中,旧常用为祝颂之语。
现谑指为用“抓辫子”、“挖根子”、“戴帽子”、“套框子”、“打棍子”五种错误做法对待同志或朋友。
周恩来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(1961年6月19日)》:“我是说那种错误的、不适当的东西现在成为一种风气,一来就‘五子登科’,这种风气不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