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
拼音 shí bù yàn jīng kuài bù yàn xì
解释 厌:满足;脍:细切的肉。粮食舂得越精越好,肉切得越细越好。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。
出处 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斋必变食,居必迁坐。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
例子 “割不正不食”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,但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的条令却有些稀奇。(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由中国女人的脚……》)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
典故
《论语.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厌:通餍,满足;脍:切细的鱼或肉。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,意谓粮食舂得越精白越好,鱼肉切得越细越好。
形容讲究饮食,主张食品精细,讲究烹饪技巧。
鲁迅《南腔北调集.由中国女人的脚,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,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》:“‘割不正不食’,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,但‘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’的条令却有些稀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