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苛捐杂税
拼音 kē juān zá shuì
解释 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。
出处 郭沫若《天地玄黄·拙劣的犯罪》:“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,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,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,成本提高了,购买力减低了。”
例子 在整个经济危机下,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下,……成本增高了,购买力减低了,发行网破坏了。(郭沫若《天地玄黄·拙劣的犯罪》)
语法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苛刻繁重的捐税
典故
苛:苛刻,繁重。
指强行征收的苛细繁杂的捐税。
范长江《中国的西北角.成兰纪行》:“甘肃苛捐杂税之多,骇人听闻。”毛泽东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》:“废除苛捐杂税。减租减息。”郭沫若《天地玄黄.拙劣的犯罪》:“在整个的经济危机之下,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,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,成本增高了,购买力减低了,发行网破坏了,读者受威胁,书店受劫搜,摊贩受迫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