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惊世骇俗
拼音 jīng shì hài sú
解释 世、俗:指一般人。使一般人感到惊骇。
出处 宋·朱熹《答陈抑之》:“勤劳半世,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,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,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。”
例子 这超越自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度,这是大自然有意作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?(薛尔康《北国秋叶》)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言行或事件等
典故
骇:惊骇,震惊。
俗:世俗。
言行出奇,使世人惊骇震动。
宋.王柏《朋友服议》:“子创为此服,岂不惊世骇俗,人将指为怪民矣。”明.刘基《贾性之市隐斋记》:“沈湎于酒,不衣冠而处,隐之乱者也。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,君子不忍为之,是尚为能求其志也哉!”清.黄宗羲《〈缩斋文集〉序》:“盖惊世骇俗之言,非今之地上所宜有也。”茅盾《清明前后》一幕:“呵呵,高明之见,真所谓惊世骇俗!”亦作“惊世震俗”。
宋.王安石《馀姚县海塘记》:“今世吏者,其愚也固不知所为,而其所谓能者,务出奇为声威,以惊世震俗。”亦作“惊世骇目”。
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杜少陵二》:“律诗之作,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,众共守之。然不若时用变体,如兵之出奇,变化无穷,以惊世骇目。”
近义词 惊世震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