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扞格不入
拼音 hàn gé bù rù
解释 扞:绝;格:坚硬;扞格:相互抵触,格格不入。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。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。
出处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。”郑玄注:“扞:坚不可入之貌。”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投合
典故
扞:拒。
格:坚。
《礼记.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。”郑玄注:“扞,坚不可入之貌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孔氏曰:‘扞,谓拒扞也;格,谓坚强。’譬如地冻则坚强难入,情欲既发而后禁教,则扞拒坚强,强之不复入也。”原意为坚硬而难于深入。
后因以“扞格不入”指彼此意见完全不相合。
元.刘壎《隐居通议.文章五》:“惟其正论诚意,则扞格不入。”
近义词 格格不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