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风吹雨打
拼音 fēng chuī yǔ dǎ
解释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。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。也比喻严峻的考验。
出处 唐·杜甫《三绝句》:“不如醉里风吹尽,可忍醒时雨打稀。”
例子 不是夸大和开心,它本身就太轻飘,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吗?(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非有复译不可》)
语法 作宾语;常与“管”、“怕”等词连用
典故
谓遭受风雨的吹打。
唐.陆希声《李径》诗:“一径秾芳万蕊攒,风吹雨打未摧残。”宋.辛弃疾《浣溪沙》词:“未到山前骑马回,风吹雨打已无梅,共谁消遣两三杯。”清.颐琐《黄绣球》一回:“连日只因舍下房屋,今年被风吹雨打,有两间像要坍塌,心中烦闷,偶然想着诸位,邀过来谈谈。”陈毅《寄友》诗:“风吹雨打露沾衣,昼伏夜行人迹稀。”也比喻遭受挫折、磨难或损害。
元.乔吉《水仙子.赠朱翠英》曲:“恐怕风吹雨打,吃惜了零落天涯。”亦作“雨打风吹”。
宋.辛弃疾《永遇乐.京口北固亭怀古》词:“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