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破甑不顾
拼音 pò zèng bù gù
解释 甑:古代一种瓦制炊器;顾:回头看。甑落地已破,不再看它。比喻既成事实,不再追悔。
出处 《后汉书·郭泰传》:“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,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。’” 破甑不顾的故事
例子 无
典故
原作“荷甑坠地,不顾而去”。
甑(zèng),古代蒸食用炊具,类似蒸锅。
破甑不顾,比喻事情已经发生,惋息也无济于事,引申为形容通达事理。
郭泰(128-169年),字林宗,太原介休(今山西介休县)人,桓、灵时为太学生领袖。
一次他上街,见客居太原的孟敏扛着一个甑走路,不慎将甑坠地打碎,孟敏径直而去。
郭泰追上问他究竟为何如此。
孟敏回答说:“甑已打破,看又有何用。”郭泰觉得这个人很有见识,劝他到各地游学,不过十年,已成名士。
【出典】:《后汉书》卷68第2229页《郭泰传》:“孟敏字叔达,钜鹿杨氏人也。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。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?’林宗以此异之,因劝令游学。十年知名,三公俱辟,并不屈云。”
【例句】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载邓遐答桓温之语:“有愧于叔达,不能不恨于破甑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