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拘文牵义
拼音 jū wén qiān yì
解释 拘泥于字义、文义。
出处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十五回:“我走了,你们便拘文牵义,做不成一宗事儿。”
例子 非素臣侃侃而谈,若彼俗吏~,其能免乎?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五十三回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典故
拘:拘泥。
文:条文。
牵:牵制。
义:字义。
拘执于条文或字义。
指谈话、做事、作文拘泥刻板,不知灵活变通。
《野叟曝言》五三回总评:“非素臣侃侃而争,任彼俗吏拘文牵义,其能免乎?”清.王坤《〈两般秋雨盦随笔〉后序》:“然世之拘文牵义者,以呫哗章句为可传,祸枣灾梨者,以敝帚享金为能事。”清.王韬《变法自强》中:“凡昔日之拘文牵义,以一字为重轻,借片言为轩轾,得以上下其手者,悉付之于一炬而后大快。”亦作“拘牵文义”。
清.王韬《变法》中:“拘牵文义,厥弊日滋。动曰成例难违,旧法当守,而一切之事都为其所束缚驰骤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