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锱铢必较
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
解释 锱、铢: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。形容非常小气,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。也比喻气量狭小,很小的事也要计较。
出处 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割国之锱铢以赂之,则割定而欲无厌。”
例子 就是族中亲派,不论亲疏,但与他财利交往,锱铢必较,一些情面也没有的。(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)
语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气量小
典故
铢: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,据说六铢等于一锱,四锱为一两。
形容斤斤计较。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“就是族中支派,不论亲疏,但与他财利交关,锱铢必较,一些情面也没有的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的续编.厦门通信㈢》:“然而这里对于教职员的薪水,有时是锱铢必较的,离开学校十来天也想扣。”亦作“锱铢较量”。
《镜花缘》一一回:“些须银色小事,何必锱铢较量。”亦作“铢铢校量”。
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柳柳州》:“乐天既退闲,放浪物外,若真能脱屣轩冕者。然荣辱得失之际,铢铢校量,而自矜其达,每诗未尝不着此意。是岂真能忘之者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