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咫尺万里
拼音 zhǐ chǐ wàn lǐ
解释 形容画幅虽小,意境深远。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。
出处 《南史·萧贲传》:“能书善画,于扇上图山水,咫尺之内,便觉万里为遥。”
例子 杜甫歌行,自称鲍、庾,加以时事,大作波涛,咫尺万里,非虚夸矣。(清·王闿运《湘绮楼论唐诗》)
语法 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形容事物内容丰富
歇后语 地图上量距离
典故
咫:古代长度单位,比尺小。
原意为在很小的画幅中展现出寥廓深远的景象。
后也比喻虽近在咫尺,犹如相隔万里,不能相见。
萧贲,字文奐,出身皇族,萧昭胄之子,身高不足六尺,曾为湘东王法曹参军,后因讥笑湘东王下狱饿死。
萧贲幼时好学,不仅有文采,还善于写字画画,他在扇子上画山水,在很小的扇面上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,使人感到有万里之遥。
【出典】:《南史·齐武帝诸子传附萧贲传》卷44,1106页:“(贲)幼好学,有文才,能书善画,于扇上图山水,咫尺之内,便觉万里为遥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鱼玄机《隔汉江寄子安》:“江南江北愁望,相思相忆空吟……含情咫尺千里,况听家家远砧。” 唐·林蕴《上安邑李相公安边书》:“当昔汉室,彼为内府,囊賝走马,曾不虚日,咫尺万里,烟尘不动。” 《清史稿·王翚传》:“绘南巡图,集海内能手,逡巡莫敢下笔。翚口讲指授,咫尺千里,令众分绘而总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