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争先恐后
拼音 zhēng xiān kǒng hòu
解释 抢着向前,唯恐落后。
出处 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四回:“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。”
例子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,各班同学争先恐后,奋力争先。
语法 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人的动作等
故事 春秋时期,赵襄子请王于期教他驾车技术,一段时间后他们进行比赛。王于期镇定自若,而赵襄子神色慌张,眼睛直看着王于期,争先恐后,结果输了,他不服就与王于期换马比赛,结果还是输。王于期告诉他驾车应该人马协调
争着抢先,唯恐落后。
明.唐顺之《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》:“于此之时,彬彬雅雅,争先恐后,何其盛耶!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五二回:“原来这位夫人,向来庄重寡言,治家严肃,家人们对了夫人,比对了督办还惧怕三分,所以一听了这话,便都争先恐后的去了,督办要阻止也来不及。”梁启超《各省滥铸铜元小史》:“利之所在,孰肯相让,于是争先恐后,百事废置,而惟铸铜元之为务。”巴金《旅途随笔.省港小火轮》:“船到了广州,每个客人争先恐后地上岸,扶梯上变得格外拥挤了。”亦作“恐后争先”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八回:“况且他跑的又一点没有规矩,不似上海只靠左边走,便没有碰撞之虞;他却横冲直撞,恐后争先。”郭沫若《女神.心灯》:“有几个小巧的纸鸢正在空中飞放,纸鸢们也好像欢喜太阳:一个个恐后争先,争先恐后,不断地努力、飞扬、向上。”亦作“争前恐后”。
许地山《桃金娘》:“大家一听金娘要回来,好像吃了什么兴奋药,都争前恐后地搭竹架子,把各家存着的茅草搬出来。”
反义词 退避三舍
英语 rush off to the front
法语 à l'envi
德语 miteinander um etwas wetteife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