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白面书生
拼音 bái miàn shū shēng
解释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。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。
出处 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”
例子 雪儿呵,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。(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二出)
语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阅历少
歇后语 扮秀才的没卸装
故事 南北朝时期,宋文帝要向北方扩展疆土,派王云谟等人督师北伐,沈庆之一再向文帝规劝,力陈以前北伐失败的教训,文帝很扫兴,便叫几个文官与他争辩出兵事宜。沈庆之说治国与治家一样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,跟白面书生说这些没有用的
指年轻识浅,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。
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。
沈庆之(386-465年)南朝宋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字弘先,少时勇闻乡里,文帝、孝武帝时,多次镇压汉沔群蛮,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,官至太尉,封始兴郡公,后为前废帝所杀。
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,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,沈庆之上书劝阻,不听,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。
当时丹阳尹徐湛之,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,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。
沈庆之说:“治国就像理家,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,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。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,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,怎么能成功呢。”
【出典】:《宋书》卷77《沈庆之传》1998、1999页:“其年,太祖将北讨,……庆之又固陈不可。丹阳尹徐湛之、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,上使湛之等难庆之,庆之曰:‘治国譬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’上大笑。”
【例句】: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忠告》:“却是白面书生,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二出:“雪儿呵,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。”
近义词 文弱书生
反义词 彪形大汉
英语 pale-faced schol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