讥字的意思和解释

⻈部 共4画 左右结构 U+8BA5 CJK 基本汉字

一级汉字 通用字

⻈ 部

4 画

2 画

左右结构

4535

gei1

3771

U+8BA5

E8AEA5

IVHN

YWN06 YWN98 YMN86

讥字概述

〔讥〕字拼音是(),部首是⻈部,总笔数是4画

〔讥〕字结构是左右结构,可拆解为(⿰讠几)组成。

〔讥〕字仓颉码是IVHN,五笔是YWN06 YWN98 YMN86 ,四角码是3771

〔讥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8BA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35749,UTF8:E8AEA5

〔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属常用字

讥的意思

jī ㄐㄧ

基本解释

讽刺,挖苦。~讽。~评。~笑。~诮。冷~热嘲。

查问,察问。

指责,非议。~议。~弹( tán )(指责,抨击)。

规劝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言,幾( jì )声。本义:旁敲侧击地批评。

2.同本义。

,诽也。 《说文》此何以书 《公羊传 · 隐公二年》。注:“犹谴也。”罢只。 《楚辞 · 大招》。注:“非也。”二者交 《史记 · 游侠传》。正义:“非言也”>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于人为可 宋 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孰能讥之乎?公孙布被之 宋 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讥呵(责问,责难);讥毁(非议诋毁);讥望(责怪)

blame; censure;

3.讽刺;讥笑。

于市朝。 《战国策 · 齐策》列壑争,攒峰竦诮。 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

讥讪(讥刺讪笑);讥言(讥讽的言论);讥弄(讥笑嘲弄);讥鄙(讥笑鄙视)

ridicule; mock; satirize;

4.进谏;规劝。

,谏也。 《广雅》殷有惑妇,何所? 《楚辞 · 天问》

讥谏(劝谏);讥绳(劝谏和纠正)

admonish;

5.查问。

,问也。 《广雅》而不乱,亟变而不变,时至则为,过则去。 《管子 · 国准》而不征。 《孟子》。注:“察也”关执禁以 《礼记 · 王制》。注:“呵察也”几()其出入。 《周礼 · 宫正》

讥而不征(稽查外来商旅,但不征收税捐);讥察使(官名。掌查究奸伪);讥视(稽察);讥查(盘问检查);讥问(讥问)

interrogate;

名词

非难,指责的话 忧谗畏讥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blame; censure;

讥字的翻译

ridicule, jeer, mock; inspect

verhöhnen, Gespött (S)

rire 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