糝字的意思和解释

sǎn sān

⽶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+7CDD CJK 基本汉字

⽶ 部

17 画

11 画

左右结构

43123454545434333

sǎn,sān

saam2

9392.2

U+7CDD

E7B39D

FDIIH

OCCE

糝字概述

〔糝〕字拼音是(sǎn,sān),部首是⽶部,总笔数是17画

〔糝〕字结构是左右结构,可拆解为(⿰米參)组成。

〔糝〕字仓颉码是FDIIH,五笔是OCCE,四角码是9392.2

〔糝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7CD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31965,UTF8:E7B39D

糝的意思

săn ㄙㄢˇ

基本解释

以米和羹;也指用米掺和其他食物制成的食品。《周禮•天官•醢人》:“羞豆之實,酏食糝食。”

米粒;饭粒。《齊民要術•作魚鮓》:“炊秔米飯為糝,并茱萸、橘皮、好酒,於盆中合和之。”

散开;撒落。唐李白《春感》:“榆莢錢生樹,楊花玉糝街。”

混杂。《篇海類編•食貨類•米部》:“糝,雜也。”

黏。《釋名•釋飲食》:“糝,黏也。相黏𪏮也。”

sān ㄙㄢ

基本解释

〔糝䊤〕糜和。《集韻•覃韻》:“糝,糝䊤,糜和也。”

sǎn ㄙㄢˇ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米粒;飯粒。

廚乏聚蠅之 《續傳燈錄》

糝粒(米粒)

rice grain;

2.散粒,碎粒 。

糝糝(粒粒,顆顆)

grain;

1.以米和羹。

七日不食,藜羹不 劉向《說苑 · 雜言》

cook soup with rice;

2.灑,散落。

六街驚,阿香車裏行雷。 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

糝盤(宋代風俗,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,在庭院架鬆柴齊屋,舉火焚之)

disperse;

3.塗抹;粘。

左刻「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」,石青之。 明 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
paint;

4.另見 shēn。

shēn ㄕㄣ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穀類磨成的碎粒。

一人一碗玉茭、高粱糊糊,裏邊煮着幾塊山藥。 《結婚現場會》

玉米糝;糝盆(以麻籸爲燃料的照明火盆;舊俗歲時送神或祠祭、燕設,燃火於門外以祀神,兼取旺盛之相,亦謂之籸盆,燃料不限於麻籸)

ground grains of cereal crops;

2.另見 sǎn。

糝的国语辞典解释

sǎn ㄙㄢˇ

详细解释

1.饭粒。

《说文解字 · 米部》“”字 · 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今南人俗语曰米糁饭,糁谓孰者也。”晋 · 江统《徙戎论》:“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,故当倾关中之谷,以全其生生之计。”

2.以米调和羹或其他食物而制成的食品。

宋 · 陆游《晨起偶题》诗:“风炉歙钵生涯在,且试新寒芋糁羹。”

撒落、散开。

唐 · 李白《春感》诗:“榆荚钱生树,杨花玉糁街。”

糝的两岸词典解释

sǎn ㄙㄢˇ

详细解释

煮熟的米粒。

饭糁。

sǎn ㄙㄢˇ

详细解释

谷物磨成的小碎粒。

玉米糁儿。

糝字的翻译

scattered (grains of rice); mixed

mischen, mixen

サン シン こなが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