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石击起千层浪 |
比喻一个小的事件或行为引起强烈的反响。 |
一窍通百窍通 |
窍:诀窍,窍门。比喻关键。比喻把握了事物的关键,其他环节也自然顺通。 |
一竹竿到底 |
见“一竹竿打到底”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2:“世上只有一夫一妻,~的,始终有些正气。” |
一竿子插到底 |
参见[一竿子捅到底]。 |
一笑黄河清 |
比喻绝少有笑容。宋陆游《次韵杨嘉父先辈赠行》: “危坐但愁悲,一笑黄河清。佳客如晨... |
一笔勾 |
谓一笔涂去。宋代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.参政范文正公》:“公取班薄,视不才监司,每... |
一箪瓢 |
同“一瓢饮”。宋 方岳《唐律》诗之七:“忍饥吾亦惯,古色一箪瓢。” |
一箪食,一瓢饮 |
箪(`21`ㄉㄢ `27`dān`1`)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。`16``1`一箪食物,一瓢汤水。`16``... |
一箭下聊城 |
聊(liào辽)城:今山东聊城县西北。此典指齐国高士鲁仲连箭射... |
一箭书 |
源见“一箭下聊城”。借指高深的谋略。唐 李白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诗:“我以一箭书... |
一箭取辽城 |
同“一箭下聊城”。宋 毛幵《水调歌头.次刘若纳韵》词:“洗眼功名会,一箭取辽城。” |
一箭歌 |
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谓称颂大将武艺高强,声威服人。唐 李商隐《街西池馆》诗:“太守... |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 |
缕:线。恒:常。`16``1`常用作劝人爱惜粮食、爱惜物力之语。语出清.朱柏庐《治家格言... |
一纸书 |
源见“刘弘一纸书”。代指书函。宋 范成大《采莲》诗之三:“空江日暮无来客,断肠三湘... |
一纸煳涂账 |
指内容杂乱、无法清理的账目。也比喻没法弄明白的事。 |
一肚皮不合时宜 |
不合时宜:不合时势所需要。`16``1`意谓人的满脑袋思想与社会潮流格格不入。语出宋.费... |
一脚指 |
比喻微末不足道。《北史.李义深传附李幼廉》:“幼廉应机立成,恒先期会,为诸州准的... |
一致而百虑,同归而殊途 |
见〔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〕。 |
一苇杭 |
《诗经.卫风.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言一苇者,谓一束也... |
一苇航 |
①谓相距很近的水路。《西游记》第五三回:“虽然是一苇之航,也不亚泛湖浮海。” ②借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