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口耳之学
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
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出处 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耳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例子 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,亦皆~。 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八
语法 作宾语;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
典故
犹言耳食之学。
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。
意思是说,君子求学是耳朵听,心中领会,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,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。
小人则不然,他们学习,只不过是耳朵进,嘴里出。
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左右,哪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处呢?更不用说可为他人所取法了。
【出典】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君子之学也,入乎耳,箸乎心,布乎四体,形乎动静;端而言,蝡而动,一可以为法则。小人之学也,入乎耳,出乎口。口、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【例句】: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六朝清谈之习》:“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,亦皆口耳之学。”